高速相机

EN
高速相机
发现探索

在这里了解千眼狼最新动态

首页 > 发现探索 > 最新动态
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连铸中间包气幕墙流场研究中的验证实践

1研究背景

洁净钢生产工艺中,中间包作为钢水精炼与连铸间的关键设备,其内部流场直接影响夹杂物去除效率与钢水纯净度。传统流动控制装置易存在残钢增加、耐火材料侵蚀等问题,且对微小夹杂物去除效率有限。气体搅拌技术如气幕成为新方向,但存在气泡尺寸控制难、流场优化不足等挑战。太原理工大学研究团队聚焦无流动控制装置的单流中间包,创新性提出侧壁吹气(右侧壁/前侧壁)方案,结合高速摄像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,对右侧壁与前侧壁吹气条件下的流场特性进行可视化观测,并用于验证CFD模型的可靠性。详细研究成果发表于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(2024,95,2400037) 《Physic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Right Side and Front Side Gas Blowing at Walls in a Single-Strand Tundish》

2实验平台

I. 物理模型设计:实验采用几何比例1:5的水模装置模拟实际中间包,工况介质为去离子水,示踪粒子选用空心玻璃微珠(粒径约50μm),密度接近水。气体由微型流量计控制,经壁面小孔注入,模拟工业氩气吹扫过程。

II. 流场测量设备(见图1):采用中科君达视界提供的千眼狼高速摄像机,分辨率1920×1080 @2000fps,用于捕捉示踪粒子运动轨迹;连续波激光器,波长532 nm,功率10 W,用于产生1 mm厚度,发散角15°的片光源;千眼狼自研流场测量PIV软件RFlow,用于提取相邻帧中粒子的位移分量,计算速度矢量分布,生产流场速度矢量图。

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1021113946.png

图1

3实验步骤

本研究以“空中间包(N方案)、右侧壁吹气(R1方案)、前侧壁吹气(F2方案)“为核心验证对象,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实测数据与CFD模拟结果对比,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,详细步骤如下:

I. 稳定水模型、标定并添加示踪粒子

将水模型内水流调节至稳定状态,随后引入与水密度接近的示踪粒子,在静态水中进行网格标定,确定视场范围与坐标系对应关系。开启水泵与气体供应,待流动稳定。

II. 进行PIV流场测量

启动532 nm激光片光源,照亮中间包中部测量区域,同步开启高速摄像机,以400 fps 帧率连续拍摄3 s,获取示踪粒子的运动图像序列,再使用千眼狼PIV软件对图像进行跨帧分析,提取粒子位移数据计算并生成流场矢量图。

3.3 模型验证对比

基于水模型几何参数建立CFD模型,采用欧拉-欧拉法模拟气液两相流,连续相(水)湍流模型为 realizable k-ε 两层模型(RKE-2L),离散相(空气)采用 Issa 湍流响应模型;将PIV测量速度场与CFD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对比,重点验证不同吹气N(空中间包)、R1(右侧壁吹气)、F2(前侧壁吹气)三个关键方案下涡旋结构、速度分布的一致性。

4实验数据

粒子图像相关PIV仪器价值体现在为CFD模型提供实测基准,从涡结构、流速分布、流态一致性三个维度验证CFD模型。

I. N方案(空中间包,即无吹气基准工况)

此方案为基础流场的验证。PIV测量结果显示,在速度矢量图中间包中部存在两个逆时针涡,CFD模拟得到的速度矢量分布与PIV测量结果高度吻合—两个逆时针涡的位置,且涡区内速度幅值与PIV测量值高度一致,表明基础模型能准确反映裸包内的主流形态,详见图2。

2.png

图2

II. R1方案(即右侧壁吹气工况)

此方案为局部涡结构的验证。PIV测量结果显示,右侧壁吹气后,诱导出一个贯穿中部区域的大型逆时针主涡,气体上升流带动周围液体形成环流结构。PIV系统测得主涡中心区域速度与CFD预测值偏差小于8%。速度方向与强度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良好,验证了CFD模型能够精确捕捉“侧壁吹气对涡结构的重构作用”,包括涡的数量、位置及局部流速变化,可用于分析右侧壁吹气对局部流场的优化效果,详见图3。

 

3.png

图3

III. F2方案(即前侧壁吹气方案)

此方案为复杂流态的验证。PIV测量结果显示,前侧壁吹气后,流场呈现反向双涡结构,靠近保护罩侧为逆时针涡,靠近出口侧为顺时针涡,两个涡的间距较N方案更小,对称分布于气柱两侧。CFD模拟的反向双涡结构与PIV测量完全一致,涡的旋转方向、间距均被准确复现,保护罩侧涡内流速计算值与PIV实测值误差<2%,出口侧涡的流速偏差<3%,表明CFD模型能精准模拟“前侧壁吹气形成的复杂螺旋涡”,为全流场优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值工具,详见图4。

 

4.png

图4

5实验结论

I. PIV测量数据为CFD模型提供关键验证:通过对N、R1、F2三种方案的速度矢量进行直接对比,证实当前CFD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不同吹气方式下的涡旋结构、速度分布及流动方向,平均速度误差控制在10%以内。

II. F1方案为最优方案:PIV-CFD协同分析表明,流场形成的大螺旋涡能搅拌全中间包流体,死区体积仅39.68%,且表面流增强,利于夹杂物上浮;相比右侧壁吹气,流场均匀性更优,同时规避高流量和高位吹气导致的卷渣风险。

6结语

在洁净钢生产工艺中,利用可视化PIV技术解决了“高温钢水流场无法直接观测”的难题。通过PIV测量与CFD模型的协同,解析中间包侧壁吹气的流场调控机制,助力工艺人员筛选出最优工艺方案,为洁净钢中间包流场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。
相关资讯

高速相机

专注高速视觉感知与测量的科学仪器品牌
在线咨询